53年陈碧莲跟郑洞国离婚30年后欲复合郑:我工资不够她花10天

文章来源:admin 时间:2024-03-30

  原标题:53年陈碧莲跟郑洞国离婚,30年后欲复合,郑:我工资不够她花10天

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“关注”。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,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
  而这一头,肖忠贞陈泽英夫妇见二人男才女貌,极为般配,便有了牵线做月老的心思。

  后在二人的撮合下,郑洞国与陈碧莲很快便走到一起,并于1933年顺利成婚。

  而后,郑洞国率部参加武汉会战、昆仑关战役,升任新编11军,并担任一线防务,多次击退日军进攻。

  而反观陈碧莲,一开始她的确是心甘情愿在后方育儿持家的,也不忘时刻关注丈夫的消息。

  况且,她才二十出头,对爱情始终抱有英雄美人共苦同甘、生死相依的浪漫幻想。

  当时日军欲攻云南,远征的将领们为表决心,纷纷将家眷接到昆明,郑洞国也不例外。

  1946年春,郑洞国调任东北,任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、代理司令长官职务。

  但一想到还有等待他归去的家人,其又逼着自己振作精神,再坚持一下可能就会看到希望了……

  桂庭:……数月来你们被围在长春孤城,情况危急,真令人焦虑万分。我看中央不会为你解围,你不顾性命危险,这是为的哪个!战局巨变的可怕,真伤心极了。

  她不明白丈夫为何还死守孤城,到这般田地还为人卖命,再想到嫁给他这些年的聚少离多与提心吊胆……

  失去第60军,又面对的威力,没过几日,新七军官兵决定投诚,其他各部队也相继放下武器。

  而远在上海的陈碧莲,这时却在报纸上看到“ 郑洞国将军成仁, 三百余名官兵同时殉职” 这一悲痛消息。

  可偏偏他还是不顾自己,不顾身后的她与子女,非得做那个以死报命的“大英雄”!

  不知过了多久,陈碧莲强忍伤痛,整理好心情,立刻安排儿子郑安腾去沈阳为父亲吊丧。

  郑安腾来到沈阳,才得知这根本就是蒋介石为保住颜面而歪曲事实捏造的虚假报道!

  那是1948年10月21日凌晨,郑洞国的住处“中央银行”大楼附近突然响起一阵枪声。

  最终,他决定率司令部机关及直属部队等所有人员,走出大楼,向投诚……

  郑洞国见二人对他如此尊重,酒过三巡,放松心情后,他表示自己只想解甲归田,当个老百姓。

  肖华觉得郑洞国是个人才,便委婉建议他先到后方哈尔滨看看,休息或者学习一段时间再做打算。

  自然,他心里明白,“假死”的事情让她惊了心,受了苦,心中也十分愧疚,就想着在以后的生活更弥补着些。

  其实早在辽沈战役前,西柏坡的会上,几位常委曾经讨论过动员郑洞国起义。

  “洞国,你是起义将领,怎么能回去种地呢!你还不到50岁嘛,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做贡献。现在国家建设刚刚开始,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。总理诚恳的态度让郑洞国非常感动。

  直到1952年6月,郑洞国养好病,很快就应周总理之邀,到北京出任水利部参事。

  这一年里他披星戴月,为国奔忙,上海那边的来信也不多,与妻子的联系是越来越少。

  毛主席还平易近人为其点烟,他心里更添几分崇敬与感动,顿时整个人都放松下来。

  “人对生活要有一种达观的态度,不能为一时的波折而灰心。只要进取向上,是不难重获得个人幸福的。”

  “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,立场是可以转变的。只要立场转变了,自觉地放下架子,拜人民为师,这就灵了学习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。对呀,思想是发展的,立场是转变的。

  家庭生活也好,个人事业也罢,都不该固执于过去,人总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,去生活。

 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,52岁的郑洞国于1955年与小他17岁的顾贤娟结了婚。

  “您年事已高,还是找个伴好,您也不必担心咱住房的事,单位会分房子的,到时候你们住家里,我们就搬出去……”

  “经过这么多年的思想改造,人家早不是昔日那个官太太了,再说了,每月二百多的工资还不够你俩用的吗?”

  即使不能再续夫妻情份,可他本性宽厚,为人实诚,倘若请他帮忙,大抵是会尽力相助的。

  当时郑洞国虽然政治上失败了,但他全新的事业完全可以提供她衣食无忧、夫贵妻荣的生活。

  原本二人相差了十三岁,郑洞国考虑更多的是有人操持好家务,他能安心上战场。

  在经历了几番辗转、变故,尤其是围困长春那一战,或许彻底击碎了她对爱情的憧憬。

  而郑洞国不愿复婚,也是因为陈碧莲真正伤过他的心,再加上步入老年,看过沧桑,他对生活的期待也只有平安与稳妥。

  吉狄马加,黄济人主编. 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 许大立卷 此爱绵绵[M]. 1999